【摘錄】兩岸經貿網-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元年:世界踏入未來太空時代不可或缺的夥伴

Chia-Yu Chang
Sep 10, 2023

--

為滿足台商對兩岸即時訊息的需求,海基會成立「兩岸經貿網」,針對兩岸最新經貿政策、時事及台商經營與關切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專文分析,提供重要經貿資訊。

本文摘錄自兩岸經貿網2022年9月精選文章,並依2023年近況進行修訂。原文全文點此處詳參

作者:張家瑜

2002年,Tesla創辦人Elon Musk宣布創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即SpaceX),為火星殖民打底,並於2019年開始建造龐大的低軌網絡衛星系統「星鏈」(Starlink),在衛星商業服務與火箭發射技術上不斷打破紀錄;人類最後一次登陸月球50周年紀念日之際,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阿提米絲1號」(Artemis I)任務終於在2022年11月16日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進行無人試飛,重返月球,歷經26天的任務後於12月12日返抵地球,為其新月球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簡稱SLS)的升空進行最後準備。

隨著2021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促使國家太空中心行政法人化,2022年8月吳宗信教授獲延攬擔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並計畫擴編,臺灣政府與民間預計增加投入與跨域整合,並且正式於1月6日揭牌,擁抱太空經濟時代。

太空經濟時代來臨 臺灣價值鏈整合至關重要

太空產業大致可分為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服務等行業。根據我國政府的統計,2020年太空產業總產值約達新臺幣3,692億元,其中以地面設備產業為最大來源,占比達82%,約3,030億元;其次是衛星服務占17.63%,約651億元,衛星製造10億元、以及發射製造與仲介服務1億元(表1)。

表1 我國太空產業總值(2020)資料來源:經濟部

有別於過往由政府及資本額較高的傳統業者主導、專注於政治及國防考量的太空產業發展情形,現今火箭、小型衛星、衛星元件、服務應用、甚至太空資源探勘軟硬體等技術上提出新技術、新概念的小規模新創公司在全球遍地開花,全球已進入新太空(NewSpace)時代。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核心及資通訊產業重鎮,配合國家太空中心30年來累積的衛星系統跟次系統設計能力、測試能力,應加緊整合臺灣太空產業的上中下游能量,並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合作,以利在邁向衛星及火箭自製的同時,抓緊新太空時代各種與新創共同驗證「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的契機,掌握太空經濟發展的前瞻性技術與應用。

經統計,臺灣太空價值鏈廠商約80家,除投入國家隊自主研製的行列外,已有近40家業者切入SpaceX及OneWeb供應鏈,其中多以地面通訊設備為主,且以供應單一元件為大宗;其次是衛星本體製造,約占臺灣太空產業30%至40%。此外,臺灣也有航太金屬零組件、半導體封測廠切入國外衛星廠供應鏈,但仍以OEM或交付零組件為主。

目前臺灣太空價值鏈對國際太空經濟的掌握主要著重在硬體層面,在軟體的研發與整體服務整合的能量亟待開發,若能透過吸引國際太空新創人才來臺交流與合作,有望加速臺灣學研、新創、企業掌握國際太空產業的技術發展、應用服務等趨勢,激發跨域整合的潛能,與來自全球、潛力無窮的新創公司聯手奠定臺灣在全球太空價值鏈的關鍵地位。

打造跨國創新應用合作驗證平臺

臺灣諸多業者實際上皆有能力及意願與新創公司合作驗證其MVP,缺的是一個整合各類可驗證場域的平臺。透過企業新創合作(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模式,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已逐步建構臺灣太空價值鏈的一站式驗證平臺,透過與國科會、經濟部工業局、國家太空中心、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協會、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等單位的合作,促成國內外廠商的交流及合作。2023年,透過上述跨部門協作的努力,第一批來台的國際太空新創公司,也將在2023年9月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中,與國家太空中心統籌的「台灣太空形象館」比鄰而坐,展示目前與台灣各業者交流合作的成果,成功踏出太空產業創新與國際鍊結的第一步。

舉例來說,臺灣衛星陣列解決方案新創企業 — 奧德修斯太空公司(ODYSSEUS Space)即藉著前述平臺的服務,不只鏈結到盧森堡臺北辦事處及盧國FIT 4 START新創計畫,成功獲得盧森堡太空總署(LSA)透過盧森堡國家太空計畫 LuxIMPULSE提出的530萬歐元的合約,更在該平臺協助下,持續優化其在臺的太空研發製造中心功能。奧德修斯的法籍創業家方喬丹(Jordan Vannitsen)在來臺就讀成大航太系博士班期間,發現臺灣具有發展成為亞洲小型衛星市場的優勢,2016年決定在臺創業,為日益增長的「小型衛星」市場提供相關技術與服務,目前專注於開發CYCLOPS(端到端無線光通訊解決方案)及ASTRAEUS(自主光學導航系統)。奧德修斯在6年期間已成長為具備亞、歐研發及業務拓展實力的跨國團隊,長期規劃在盧森堡進行系統研發,在臺灣進行整合,充分利用兩地的長處。

圖1 奧德修斯太空公司(ODYSSEUS Space)創辦人方喬丹(Jordan Vannitsen)及團隊
資料來源:https://odysseus.space/

展望臺灣未來太空價值鏈的發展,現在正是臺灣整合學研界與產業界投入太空相關利基產業的最佳時機。配合國家太空中心的轉型升級、太空學苑的開辦、國家太空中心與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合作開設的「太空科技與工程」學分學程、以及前述臺灣太空價值鏈的一站式驗證平臺的實證與後續規劃,預計可整合產官學研之力,積極提升太空科技能量、精進本土太空技術,培育關鍵人才,使我國未來能在全球太空領域占一席之地。

參考資料

  1. 國家太空中心、經濟部、工研院、台經院、新創公司訪談。
  2. 吳碧娥,2021月10月1日。太空科技創投 啟動投資。聯合新聞網。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71/5785846
  3. 藍立晴,2021年12月28日。新創「奧德修斯太空」簽下 530 萬歐元合約!未來將整合臺灣、盧森堡雙邊資源。科技報橘。檢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21/12/28/odysseus-space/
  4. 2022年4月2日。通訊業者開發創新的5G智能天線系統,在具挑戰性的環境中實現可靠的高速資料鏈路。士盟科技SIMUTECH。檢自https://simutech.com.tw/article/content/300

本文摘錄自兩岸經貿網2022年9月精選文章,並依2023年近況進行修訂。原文全文點此處詳參

--

--

Chia-Yu Chang

A translator digging into tech, geopolitics, human rights, cultures, languages and media. / EN — FR — ZHT.